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八周年******
本报北京12月20日电 (记者李晓晴)记者从水利部获悉:近日,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迎来全面通水8周年。截至目前,工程累计调水586亿立方米,惠及沿线42座大中城市280多个县(市、区),直接受益人口超过1.5亿,发挥了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综合效益。
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以来,通过实施科学调度,实现了年调水量从20多亿立方米持续攀升至近100亿立方米。在做好精准精确调度的基础上,抢抓汛前腾库容的有利时机,充分利用工程输水能力,实施优化调度,向北方多调水、增供水,中线一期工程2021—2022年度调水92.12亿立方米,再创新高。南水北调水已由规划的辅助水源成为受水区的主力水源,北京城区七成以上供水为南水北调水;天津市主城区供水几乎全部为南水。南水北调东线北延应急供水工程将东线供水范围进一步扩展到河北、天津,提高了受水区供水保障能力。
南水北调水水质优良、供水保障率高,受水区群众直接受益。北京市自来水硬度由过去的380毫克每升降至120毫克每升;河南省10多座省辖市用上南水北调水,其中郑州中心城区90%以上的居民生活用水为南水北调水,基本告别了饮用黄河水的历史;河北省黑龙港流域500多万人告别了饮用高氟水、苦咸水的历史。东线一期工程累计调水入山东54.2亿立方米,已成为胶东地区城市供水生命线。
南水北调工程不断扩大供水范围,充分发挥水资源支撑保障作用。8年来,累计向京津冀地区供水335亿立方米,其中,向雄安新区供水9134万立方米,为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提供有力的水资源支撑和保障。沿线地方优化配置南水北调水、当地地表水、地下水和再生水等各类水资源,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调整,实现了水资源集约节约高效利用。
全面通水以来,通过水源置换、生态补水等综合措施,有效保障了沿线河湖生态安全。东线沿线受水区各湖泊利用抽引江水及时补充蒸发渗漏水量,湖泊蓄水保持稳定,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中线已累计向北方50余条河流进行生态补水90多亿立方米,推动了滹沱河、瀑河、南拒马河、大清河、白洋淀等一大批河湖重现生机,河湖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华北地区浅层地下水水位持续多年下降后实现止跌回升。
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举办2023“欢乐春节”媒体招待会******
中新网巴黎1月4日电 巴黎中国文化中心当地时间1月4日晚举办2023“欢乐春节”媒体招待会。
招待会上,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主任佘明远致辞,简要回顾了巴黎中国文化中心2022年文化活动情况,介绍了2023年“欢乐春节”活动安排。他说,在中国文化和旅游部和中国驻法国大使馆的指导下,巴黎中国文化中心克服疫情影响,2022年全年举办各类线上线下文化活动百余场,扩大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促进了法国民众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与热爱。
佘明远说,巴黎中国文化中心成立二十周年之际,“东方旋律”音乐会、“经典之声”音乐会、“古法新作”展览三场庆典活动成功举办,中国驻法国大使卢沙野、中国驻法国使馆公使陈力出席有关活动并致辞。
佘明远还表示,巴黎中国文化中心成功举办“欢乐春节”“中国旅游文化周”“天涯共此时——中秋节”“国际中文日”等重大品牌活动,传播文化经典、节庆习俗、人文精神和价值理念,折射中国传统文化魅力和当代中国繁荣发展的新面貌。
在谈到“精耕文脉,开展教学培训”时,佘明远表示,巴黎中国文化中心全年开设语言和文化课程班106个,学员总计700余人。包括成人汉语课、话剧课、翻译技巧课、幼儿汉语课、诗歌鉴赏课和商务汉语课,以及古琴、古筝、琵琶等课程,通过精细化课程设置和多样化思想交流,满足了不同年龄段和阶层的法国民众学习中国文化的需要。
佘明远在致辞中透露,2023年“欢乐春节”系列活动正全面展开,巴黎中国文化中心将于1月14日恢复举办线下“走进中心过大年”活动,1月26日举办线下“弦音雅韵”中国民族音乐会。同时,巴黎中国文化中心已经开始举办丰富多彩的线上“欢乐春节”活动,目前线上举办的中国北方冰雪旅游推介活动受到法国网民的欢迎。(完)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